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资源环境学院举办2026年国家自科项目申报交流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10-24 16:57:44  来源:资源环境学院   作者:  点击:

为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质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与学术合作,10月21日下午,资源环境学院举办了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交流报告会(第一期)。本次报告会由资源环境学院青年教师景旻博士主讲,作题为《耦合多神经网络与空间分布规律的层次化目标智能识别研究——以全球大坝为例》的学术报告。学院部分领导及骨干教师出席会议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次报告围绕全球大坝智能识别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与技术框架展开。景旻博士首先阐述了大坝作为重要水利枢纽工程的战略意义,并指出我国在系统掌握全球大坝精确点位信息和构建遥感智能识别体系方面的迫切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通过融合互联网中泛在的大坝点位信息与遥感智能识别技术,构建全链路自动化识别流程,旨在建立一套空间位置精准、信息完整的全球大坝数据库,从而回答“全球大坝有哪些?在哪里?”等关键科学问题。在技术框架部分,景旻博士详细介绍了“智能识别与知识约束综合的大坝位置提取技术”。该框架包括三大核心环节:一是基于先验知识的大坝空间位置预判;二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坝遥感识别;三是基于多知识约束的大坝空间位置综合判别。该体系实现了对目标的高精度识别与定位,为全球多地物遥感识别的可行性验证提供了有力支撑。

景旻博士的报告内容充实、视野开阔,深入展示了多神经网络与空间分布规律耦合在遥感智能识别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充分体现了智能算法在地理空间信息挖掘中的前沿探索与跨学科融合价值。报告不仅呈现了最新研究进展,也为学院教师在智能遥感识别、地理空间模式分析以及大数据驱动的环境认知等方向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在交流讨论环节,与会教师还对景旻博士去年申报的基金项目申请书进行了系统回顾与分析,结合专家评审意见,从科学问题的凝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以及研究内容的逻辑结构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设性建议。整个交流过程气氛热烈、互动充分,不仅为下一年度基金项目的高质量申报积累了宝贵经验,也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探讨与合作创新氛围。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