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2日,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举办网络学术讲座,主题为“民生与财税责任——基于《幸福经济学》的公共治理研究”。主讲专家为教育部财政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财政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倪志良教授。会议由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彭月兰教授主持。
倪志良教授首先介绍了《幸福经济学》课程的形成过程,提出“以人为本”经济学核心思想。究其根本,人生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精力”等生命资源,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资源均衡配置于收入、名望、健康和人际(亲情、友情)等诸多方面,使个体几十年的生命体验达到最优。人有外求和内求两个方面,“外求”关乎资源最优配置;“内求”关乎“心”,关乎“幸福”。然后,倪志良教授从认知力、判断力及其在公共治理中的应用、灾难对个人“三力”能力的检验、让教育铸就学生的“三力”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内容非常丰富,信息十分广泛。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和案例论证认知的“至简”“至上”和“至真”,塑造人的真善美,他的论证“言之有理”;认知力的核心表现是判断力,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有限理性、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等事例作为论据,他的论证“言之可信”;每次灾难检验着每个个体的认知惯性、情绪惯性和行为惯性,强调独处和静思的重要性,达到“知行感合一”,他的论证“言之可行”;最后,倪志良教授回归教育“初心”,即“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提出提升学生的“认知力、情绪管理力、行动担当力”,他的论证“言之有望”。
财政与公共经济学院的130多名师生参加了这次在线学术讲座,彭月兰教授代表学院对倪志良教授的讲座表示感谢,信息量大,收获很多,是课程思政的一个典范。赵文生教授交流了一些体会和随想:人生在世,生命是前提,幸福是追求。维系人际关系有两条纽带,一个是慈善,另一个是自利,这好比是人类社会的DNA螺旋结构。慈善和自利具有互补关系,随着心里距离的增加,慈善的力量在递减,自利的力量在递增。提出在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慈善和自利都应予以关注,而不是仅仅强调自利人假设。最后结束时强调,幸福很简单,简单很幸福;幸福是靠奋斗得来的;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