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第五届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在我校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3-11-07 19:33:59  来源:   作者:  点击:

11月4日、5日,由山西财经大学主办,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应用经济学科办公室联合承办,《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Economic Modelling》、《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管理科学学报》(中英文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报》协办的第五届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在我校成功举办。来自利物浦大学、福特汉姆大学、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爱丁堡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围绕“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的主题,共享学术成果,共同研讨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领域的学术、产业和政策方面的问题,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产出更多的研究成果。



11月4日,在第五届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开幕式上,山西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沛龙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都强调了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的重要性,刚刚结束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特别指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是第五届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国际会议的应有之义。本届会议将聚焦于中国金融监管、金融稳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为中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借鉴,共同为我国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山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李静萍教授主持第五届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开幕式,大会主旨演讲的主持人包括东南大学刘晓星教授、河北经贸大学王重润教授以及山西财经大学李静萍教授和崔婕教授。



山西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博士生导师田祥宇教授作了题为“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监管创新”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一方面,数字经济赋予了金融监管诸多新特征,使金融监管具有全面性、量化性等,同时使得金融监管的场景愈发复杂,另一方面,金融数据平台建设正逐步多元化和生态化,数据安全与跨境监管成为新的监管难题,因此,金融监管机构需要积极强化自身数字化转型,重点保护数据和信息安全,主动提升网络应急管理水平,注重安全和发展之间保持平衡。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李建军教授就“司法改善能够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吗?”作主旨演讲。他指出,为了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国家在市场建设和政府调控方面已作出了诸多探索,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法治建设成为破解该难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他结合司法改革试点数据和文书信息讨论司法改革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巡回法庭的设立能够抑制司法腐败和减少偏袒债务人的错判来提高司法公正,进而提高银行违约贷款回收率,降低贷款利率。因此,通过继续完善巡回法庭的相关制度是改善司法环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有效措施。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胡海峰教授为大家分享了“新时代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进展、成就与经验”。胡海峰教授梳理了十八大以来我国重大风险事件。介绍了政府在强化顶层设计、努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的工作。从建立安全思维,树立底线思维,提升系统观念,建立目标导向,常态化风险处理机制,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鲁汶大学会计、金融和保险系Hans Degeyse教授作了题为“Sustainable investments: one for the money, two for the show”的主旨演讲,他使用荷兰家庭调查数据,将总样本划分为社会可持续投资者和金融可持续投资者两大类,讨论两类家庭可持续投资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可持续投资者的投资选择,46.3%由社会动机驱动,其余53.7%的家庭是由财务原因驱动。金融可持续投资者的特点是社会偏好、信任度以及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金融炒作更敏感,为环保事业的捐款意愿不高。社会可持续投资者则表现出更高的社会偏好和风险偏好。女性比男性更加容易进行可持续投资,且更加关注ESG的G层面,因此,通过可持续基金促进性别平等是促进可持续投资的关键一环。

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金融系杨子晖教授为大家作了题为“宏观审慎政策、银行风险偏好与事前干预有效性”的主旨演讲,他创新性地从银行风险承担的事前动机视角出发,深入探究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风险偏好的监管效用。研究发现,实行宏观审慎政策既有助于防止银行个体风险偏好的走高,又能够有效缓释银行系统风险承担倾向的整体上移。因此,通过继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是有效抑制银行风险偏好、防止系统性风险顺周期累积的有效措施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宋科教授作了题为“央行数字货币:理论逻辑与全球实践”的主旨演讲,他从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需求、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的替代和共存、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替代的经济效应三方面阐述了央行数字货币的理论知识和全球实践,他认为央行数字货币难以完全替代现金,二者长期共存仍是必然趋势。因而可以通过加强央行数字货币方面的合作、正视央行数字货币发行的现金层面的问题,加强现金需求等相关方面的理论研究、尽快推进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项目,更好地为货币当局提供可靠的政策参考。

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国际金融学Sushanta Mallick教授作了题为“Do shadow loans create firm distress and harm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China”的主旨演讲,他认为自2010年对中国银行实施流动性限制以来,中国的影子银行不断激增,他通过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发现,对影子银行贷款高度依赖会导致企业业绩不佳、风险增加,同时减少了企业投资,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产生了异质性影响,因此通过完善金融监管、对不同类型的影子银行进行分类施策能够有效降低其对企业投资的负向冲击。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彭红枫教授作了“金融周期如何影响跨境资本流动?”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金融周期对资本激增、中断、外逃与回撤四类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均存在显著影响,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异常流动具有显著的顺金融周期性特征,然而金融周期的国际资本异常流动效应随金融周期的持续上行而逐步减弱,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与阶段性特征。全球各国金融周期共振具有“放大器”作用,会放大金融周期的国际资本异常流动效应。基于此,他提出政府部门应建立资本异常流动风险监管机制,继续健全“双支柱”调控框架,避免“一刀切”式的监管措施。

英国爱丁堡统计和数据科学主席、金融科技总监、银行创新和风险分析博士课程和项目主任Raffaella Calabrese作了题为“Climate stress-testing for mortgage default probability”的主旨演讲,她通过使用生存率分析模型来预测借款人抵押贷款的违约概率,分析此概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气候压力测试的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周期内最大热带气旋造成损害的出现,违约概率会随之增加,而海岸线是最容易受到违约风险增加影响的地区,洪水风险在缓解违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开展抵押贷款业务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气候风险的防范。

本届会议共收到93篇稿件,经过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选,最终评选出66篇论文进行交流分享。在11月5日分会场的论文分组报告中,论文作者分别在17个分会场进行交流发言,交流论文涉及“金融市场”“市场风险”“宏观经济”“风险管理”“资本市场”“宏观市场”“经济政策”“区域金融”“股票市场”“商业银行”“绿色经济”“宏观政策”12个主题。参会嘉宾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当前金融领域的见解,并就报告题目、研究方法和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点评,与会人员受益颇多。

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本届会议来自5个国家4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莅临会场,共享学术成果,促进了与会人员在我国金融监管、金融稳定理论与研究方法方向的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金融学院一直秉承开放办学的理念,并将继续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深化人才培养,不断提升金融学院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


(金融学院 范瑞供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