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青年报》2020年5月12日 04版
本报记者 赵云云 通讯员 陶陶
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连日来,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宣讲团通过“云”宣讲的方式,让爱国情怀扎根青年心中。截至目前,宣讲团已向校内各个学院“云”宣讲16场,辐射人数约1500余人。
受线上教学启发
马双双是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级的研究生,也是学院研究生理论宣讲团队——“青年马克思主义宣讲团”的成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和开学的延期,她和其他成员纷纷处于 “失业”边缘。
“宅”家的日子里,怎么样才能让宣讲继续发挥作用?受线上教学的启发,宣讲团成员纷纷化身正能量“小主播”,“云”宣讲应运而生。
在此期间,他们精心准备了“战疫时刻 同行有我”系列线上宣讲,争先分享抗“疫”故事,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
为了确保线上宣讲的效果,马双双在直播前查阅收集了大量资料,她说,“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我被深深地感动和震撼。感动于祖国的大国担当,震撼于领先世界的中国速度。我要更加努力,才不愧我是中国人。”
讲好英雄故事
据了解,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梳理汇编疫情防控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的故事时发现,这些典型涉及14个行业,212个故事,内容共24万余字。为此,宣讲团力图运用好“抗疫”这个题材,讲好英雄故事、励志故事、担当故事、青春故事,更好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2019级的秦娜、李程在疫情期间,从每天海量的新闻资料当中,收集整理了近1万字教师行业涌现出来的战“疫”代表。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感动着他们。
秦娜在汇编后感受到:“对于教师而言,‘停课不停学’最大的挑战是学生的学习环境从学校转移到家庭,教学方式从现实的班级教学转变为虚拟的网上教学,这无疑是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最直接最现实的检验。但坐在电脑前的一刻,所有教师都有同一个愿望,上好这堂课,教好屏幕前的每一位学生。我们将来也有可能踏上三尺讲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
陈婧、刘敏敏是“青年马克思主义宣讲团”的负责人,他们负责的汇编内容是广大青年学生在疫情中作出的贡献。在收集和记录的过程中,他们看到广大青年受党团组织的号召,在全国各地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时,自己也备受鼓舞,积极加入到了防疫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业余也能剪出大片
疫情发生以来,各行各业涌现的平凡英雄、伟大故事让人钦佩和感动,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会的各个部门组成了突击编辑部,将各行各业的视频素材归纳、剪辑成8个“最美系列”微视频,用行动延续战“疫”精神。
视频剪辑界的“小白”续子懿负责的是 “最美系列”的新闻工作者部分。如何将文稿的内容在视频中体现?如何让视频真正打动人心、传播正能量?在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下,在指导老师陶陶和同学们的群策群力下,视频终于做好了。从最初的文案策划到最终的剪辑合成耗时将近20天,最终短短10分钟的成片呈现出来的是“心血的结晶”。现在,大家都叫他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灵魂剪辑师”。
“剪辑的过程虽然十分曲折,但支撑自己不断做到最好的正是视频中抗‘疫’一线的新闻工作者。业余剪辑师也能剪出大片,每一个用心制作的视频都是我们对平凡英雄的致敬。很开心自己‘宅’家也能为祖国抗击疫情的宣传报道作出贡献。”续子懿真切地说。
传递中国力量
“许团,咱的片子再加点素材呗……”这个被同学亲切地称为“许团”的女孩叫许薇,是2019级马克思主义理论班的团支书。她剪辑的人物类型是这次抗击疫情的主角——医护人员。
“我一定要通过视频《最美逆行者》,将医护工作者身上所拥有的良好品质展现出来,一定要将疫情防控中涌现的案例转化为现实的、鲜活的思政课,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自信传递出去。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担当!”许薇说。
山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二芳介绍,研究生生动形象地讲好战“疫”故事,讲出知识性、针对性、生动性和正能量,让更多的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洗礼、厚植爱国情怀、激发昂扬斗志、强化责任担当,是学院培养思路的生动体现。“与经典对话,与时代同行”的理念促使研究生不仅能够做到“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感悟原文中的马克思主义真理,更能够做到“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力量”,关注现实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http://www.sxqnb.com.cn/shtml/sxqnb/20200512/4402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