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云,女,1975年2月生,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政策效应测度。荣获山西省青年三晋学者,山西省三晋英才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教育厅优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青年五四奖章,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知识女性创新成果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母校情长 笃行不怠
在山西财经大学第36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高艳云被评为2020年度“晋阳学者”。这是我校第一次评“晋阳学者”称号,高艳云是第一批获得此称号的学者之一。
1992年的秋天,高艳云考入山西财经大学就读审计学专业,“修德立信博学求真”的校训不断激励着她上进。她勤奋、踏实、善于钻研,在校期间成绩优异,毕业之后在山西财经大学继续攻读统计学研究生。虽然经历了从审计专业到统计学专业的迷茫,但在导师的鼓励下她又有了继续读博士的念头。1999-2002年,高艳云在东北财经大学读博,之后的两年去英国做访问学者。“作为上世纪开始读博士的人,一口气从本科读到博士,留校任教,那时像我这样经历的人在山财是比较少的。”高艳云说,最初选择读博很大程度上受到李宝瑜教授的影响。而当她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时候,便与自己的热爱不期而遇。
2004年高艳云回国,当时恰逢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成立,虽然统计专业是山财历史最久的专业,但当时人才流失严重,统计系已经被撤销。在这种情况下,李宝瑜教授逆流而上担任统计学院首任院长,高艳云也毅然加入了统计学院的大集体,希望为统计学院的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李宝瑜教授作为全国非常有影响力的国民经济核算专家,同时兼顾行政、教学、科研。高艳云表示:“他不仅仅对我个人影响大,对统计学院的所有教师影响都非常大。统计学专业从萎缩状态变成蓬勃向上,每个老师都是受益者。”如今,统计学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专业。
深稽博考 潜精研思
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而在通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老师们查找资料、收集数据困难重重,为了收集文献资料经常需要专门跑到北京国家图书馆。
2003年到2004年,在国家留学基金资助下,高艳云去英国拉夫堡大学做访问学者。“那时候印象最深的事情就是,看到那里的老师、学者在处理过刊资料,堆得一摞一摞的,我们几个国内去的访问学者看到都特别高兴,就全都用背包背回来慢慢研究,那时候特别辛苦。”相较那时,如今发达的网络使得查找文献变得非常便捷。
正是因为有这样艰辛的求学经历,高艳云不止一次地强调:“现在的学习条件真的比我们当时好太多,希望大家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时间多么紧张,高艳云都会努力腾出时间关注社会动态、阅读书籍,她说,时间是有限的,但是我们要学会挤出时间学习更多的东西。
在高艳云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导师邱东教授、东北财经大学蒋萍教授以及诺丁汉大学的访问合作教授都对她产生了很大影响。从他们身上,高艳云感受到的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正能量,以及刻苦钻研、不断追求创新的精神。这些教授如今都已年过六旬,但仍然坚持科研工作不放弃。
在后来的十余年教学生涯中,高艳云也将这份精神身体力行。作为学者,她一直保持着对现实问题的敏感性。虽然在最初的研究中,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艰难,不顺利的情况也是家常便饭,但是不断适应与克服困难,才成就了如今对科研工作游刃有余的她。
“坚持把每一步走好,就会有所收获。不仅是做学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坚持。”
埋头苦干,实地调研,高艳云对自己一直是高标准、严要求。近年来主持了山西省政府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山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研究,出版了三部专著。
良师益友 诲人不倦
高艳云在34岁时成为我校当年最年轻的教授,在38岁时成为我校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与学生的接触,也让她明白,只有自己不断地进步与前行,才能带领着学生们往前走,2011年担任博士生导师以来,高艳云带过的博士毕业生如今都有了很好的发展。
将自己琢磨出来的经验教授给学生,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告知学生,引导他们探索,做学生学习路上的领路人。近二十年的从教经历,她带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她说,现在的学生比过去的学生更有个性——新时代的青年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宏伟的理想。而一名好的老师,不仅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也要关心学生的未来。高艳云希望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家国情怀。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她也收获了很多感动。“有一年教师节,我收到了一束花,花束上面有她亲手写的祝福语。那个孩子已经毕业了,但她仍然记得我,我真的很感动,很多回忆一时涌上心头。”
高艳云说:“从学生到老师,我在山财这片土壤上精耕二十余载,看到了学校的诸多变化,真心希望学校能够越来越好。”
王怡菲 张昕如 李素菲 尤青苗 郭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