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志愿服务最前端
用奉献赋予青春的含义
用无私书写人生的诗篇
她就是吴晋仪
一位用爱心铸造彩虹的姑凉
吴晋仪,就读于我校金融数学专业。2017年加入我校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参加各类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时长达500小时。曾获得山西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中国扶贫基金会“善行100”温暖行动优秀服务者、中国扶贫基金会公益领袖集训营小组赛第一名、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志愿者。
吴晋仪自入队以来,以积极向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断反思总结,创新创业的公益思想帮助了许多弱势群体。
01“书信传情,带你看世界”创新下乡支教新方法
2018年7月,学校组织师生在吕梁兴县进行暑期支教活动。在活动前期,身为负责人的她经过上网查询资料,了解当地学校教学情况,制定了具有当地专属特色的支教方案:假期支教与书信相结合,暑期夏令营与素质教育相结合,通过“一加一”的方式,让支教效果远远大于其单独效果相加。一对一书信交流,让孩子们有情可依;陪伴孩子共毕业,让志愿者与孩子共同成长。该活动从2018年7月开始以来,一直延续至今,在2018年的11月,通过前期第一阶段实施,她发现了许多问题并加以改进,将书信交流周期变短,将支教重心由学科知识转移为兴趣培养。通过2018年11月的第二阶段实施,建立系统的课程,建立具有可复制性的课程系统,避免了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弊端,将志愿者能带给孩子们的作用最大化。
创新就是生活中的不断总结积累。通过亲自走在志愿第一线,她发现问题并开始反思总结,从而改变传统支教模式,完成大学生支教模式的创新。
02“阳光助残,爱暖你我”建立互联网志愿平台
长期以来,山西财经大学志愿者服务大队与太原市阳光狮语听力康复中心及多家自闭症康复中心相对接,建立了山西财经大学志愿服务基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她发现大学生由于专业性不足,导致了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参与性不够。经过与康复中心负责人交流,她开始寻找大学生在阳光助残方面的参与度,针对听力障碍的孩子,她改变原有陪玩的模式,针对孩子们在康复过程中声源来源仅为老师这一不足,策划实施了简单的大学生康复小课堂。通过专业老师的培训和指导,将实施过程中孩子们喜爱的对孩子们正常生活有帮助的课程策划收集整理,编辑成“阳关拾语,助爱发声”系列小课堂,通过微信等平台的宣传,让除老师之外的家长、学生拥有体系知识,能给孩子们带来复杂的声音环境的同时,也能教授孩子们一些生活技能,帮助他们更早的走进正常的学校,开启自己彩色世界。当然,这样的模式与方法并不是仅仅局限在听障儿童,而是可以改变项目内容,让各项助残公益通过模式走进普通人的身边。
创新是从根本出发,拉近公益与普通人的距离。通过发现问题背后的问题,让阳光助残不是专人专行,而是人人公益,爱暖你我他。
03“志愿分享,创新传播”推动校园志愿新风尚
参与志愿项目创新的同时,学校也给她提供了许多学习交流的机会让她能真正的“走出去,引进来”。德阳之行让她感受到志愿大省在社区方面的成就,北京之行让她感受各省高校公益组织的思想碰撞。走出去收获颇丰,而她也在思考的我能给学校带来什么。学校举办项目大赛的契机让她看到了大家对志愿活动的热爱,项目大赛培训让她有机会把她的所见所感所想分享给大家,志愿交流分享会让她将怎样创新公益、扶贫助困的方法分享给大家。思想的传播带来的是火花的碰撞,不断涌现的创新思想将财大志愿活动推向高潮。
创新就是走出去,引进来。她希望可以用她的力量、她的经历带给大学生志愿活动更多的创新。
“公益创新的本质是让更多的人能加入志愿者”,吴晋仪说。她相信,还有更多的人在公益路上前行,让更多的人变成一簇火苗,照亮需要帮助的人前行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