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遗技艺,传承红色基因。5月25日下午,由文化旅游学院主办、公共管理学院、统计学院共同开展的“非遗传承人”活动,邀请到“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绫”第六代传承人张姣丽老师,校团委副书记牛晓未老师莅临现场,10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开设“堆绫”非遗技艺讲堂教授学生手工制作红旗的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从“指尖”到“心尖”,从“灌输式”到“体验式”转变,引领青年学生“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张姣丽老师为师生了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堆绫。交城堆绫是吕梁交城地域性传统美术,绣锦堆花成一绝,丝绸绚丽绽奇葩。固如国画凝瑰宝,软若浮雕赛彩霞。交城堆陵不仅仅是一项民间艺术,它包含着历史的记载、文化的演练、艺术的传承,更有着对幸福生活的深深眷恋和为未来美好生活的翘首以盼。


一块红布、一把剪刀、一片红心,在非遗老师的指导下,师生们以党旗、国旗和团旗的为创作元素,通过拓印、剪裁、粘贴的一道道堆绫制作工序,小心翼翼、认真专注的表情无不透露着师生的爱党爱国之情,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承载着“感党恩”、“跟党走”拳拳深情的党旗、国旗闪闪亮相。用堆绫技艺制作的党旗、国旗,不仅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更是在汲取红色力量,一起传递信仰的力量,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颂党恩、念党情,跟党走。









“党旗在手更在心,虽然我不擅长手工技艺,但是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仪式感,很有意义。能亲手做一幅党旗为建党100周年献礼,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我对党的崇敬之情,是对党最纯真的告白,更是最郑重的承诺。”文化旅游学院学生党员吕铭翾说到。
“通过课堂上制作党旗的过程,让我联想到红色故事《狱中绣红旗》,被革命先烈们大无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深深地震撼了,深切地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这次手工制作党旗向党表白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让我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奋力创造新成绩。”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吴登佳说到。
“非遗传承人”用非遗技艺传承红色基因,坚持小切口,高站位,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的深层激荡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激励广大青年以更优异的成绩向党的100周年献礼。(文化旅游学院 南江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