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正以沉浸式实践激活青年成长的精神密码。6月25日,公共管理学院150余名师生走进中华老字号六味斋,开展第七次劳动教育大课堂。这场融合“工匠精神”“建党精神”与“劳动价值观”的实践教学,以六味斋传承百年的“酸、甜、苦、辣、咸、香”六味哲学为脉络,构建起“历史溯源-生产体验-价值升华”的三维育人场景,让青年在烟火气中触摸中国劳动文化的基因密码。
溯源百年匠心:在历史叙事中解码劳动精神谱系
“从清乾隆年间的酱肉作坊到现代化食品企业,六味斋的百年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劳动创造史。”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师生们沿着时光长廊追溯品牌起源,透过老照片、传统工具与现代生产线的对比,直观感受“诚实立身、实干兴企”的经营哲学。在酱卤制品生产车间,师傅们以电子秤精确到克的配料工艺、高温炉前持续数小时的卤水调制,生动诠释着“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核。“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正是现代服务业人才必备的职业素养。”学院党委副书记郝志鹏在观摩中强调。

沉浸式劳动体验:六味交织中的成长顿悟
熬制酱汁的蒸汽氤氲着传统工艺的温度,冯家绮同学在实践手记中写道:“当双手接过师傅递来的卤料勺,才懂得课本里‘艰苦奋斗’四个字,原是汗水与蒸汽交织的真实触感。”在“六味体验区”,同学们分组参与酱肉腌制、包装质检等工序:协作时的咸涩汗水、突破技术瓶颈时的辛辣锐气、成品出炉时的甘甜喜悦,构成了立体化的劳动认知图谱。最具感染力的是老匠人现场演示的“非遗酱卤技艺”,其“三腌九卤”的复杂工艺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所有卓越都源于千万次重复中的坚守。”

思政元素深度融合:从车间实践到精神铸魂
“六味斋的‘香’,是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碰撞的创新之香,更是劳动创造幸福的时代之香。”李亮山老师总结会上指出,本次活动将建党精神中的“践行初心”与工匠精神中的“追求卓越”熔铸成“劳动育人共同体”。在互动研讨环节,师生围绕“数字时代劳动价值的变与不变”展开思辨,形成《新时代青年劳动素养培育倡议书》,倡议书中写道:“当我们触摸车间玻璃上的水雾,触摸的不仅是工艺温度,更是中华文化‘以劳立人’的精神脉络。”

这场被誉为“舌尖上的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开创了“老字号+高校”的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将劳动教育嵌入真实产业场景,抽象的价值引领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具象体验。正如学院党委书记在活动策划中强调:“劳动教育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而是要让青年在历史纵深与现实实践中,建立对‘劳动创造历史’的价值认同。”据悉,公共管理学院将以此为起点,构建“非遗工坊+现代服务业”的劳动教育矩阵,持续探索新时代育人新范式。(公共管理学院 李亮山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