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7日下午,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经济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卢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助理教授高岭,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青年教师申探明,应邀参加理论经济学“名家+青年学者”系列讲座,本次讲座由经济学院和科研部联合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经济学院部分师生在修德楼会议室线下参加,会议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苏教授主持。
卢荻教授作了题为“中国与世界后进发展”的报告。首先,卢教授提出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挤压论以及恶化论是站不住脚的”的论断,随后,卢教授比较了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实际工资指数,发现城镇劳工高于农民。接着卢教授指出发展中经济体的生产性投资不足,根源在于美国的经济掠夺,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得到的经济剩余并没有主要用于生产性投资。基于此,卢教授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没有恶化全球经济环境,因为新自由时代的根本——经济金融化具有内在的不可持续性,其内涵是投资不足,恶化收入分配,最终会导致消费不足。
高岭教授以“资本有机构成与劳动时间——基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准自然实验”为主题作报告。高教授针对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提出了现有统计数据没有直接显示资本有机构成与劳动时间的因果关系的问题和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高的问题。之后,高教授使用中国上市公司2001年—2017年上市公司行业的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并使用2008年金融危机作为外生的需求冲击,识别资本有机构成与劳动时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基准回归及其稳健性检验,高教授认为,企业裁员不是劳动时间上升的原因,劳动时间上升,工人工资是没有上升的。
申探明老师作了题为“人口疏化与乡村振兴对立统一关系的实证检验与理论辨析”的演讲。首先,申老师将前人研究划分为后现代主义、现代主义、前现代主义三类价值判断,评析发现前人研究对于乡村人口疏化的态度莫衷一是,而且其实质仍然是在关注于城市场域的发展。其次,申老师使用21个省份2010年到2020年的面板数据,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展开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减少并没有限制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并从三个方面作出解释:从产业规律视角看,上述统一关系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体现;从资源整合视角看,乡村人口疏化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正向促进机制;从城乡社会视角看,乡村和城市功能定位不同,不应将城市的集聚经济思维线性套用于乡村发展。最后,申老师提出以下建议:推进村庄分类振兴;促进乡村资本增密;推进城乡剩余劳动力互补;保持充足的历史耐心。
张苏教授最后高度赞扬了三位老师的演讲,并对申探明老师给予了工作认真的评价。随后,张苏教授请卢荻教授对两位青年学者的汇报提出建议,卢教授从自己的经验出发,为两位青年学者的文章提出了不同的修改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