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第六届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在我校举办

发布时间:2024-11-05 15:40:58  来源:   作者:  点击:

11月2日,由山西财经大学主办,金融学院、金融风险管理研究院和应用经济学科办公室联合承办,《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China Finance Review International》《Economic Modelling》《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Business Studies》《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经济学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支持协办的第六届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在我校举办。来自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欧盟委员会协同研究中心、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商学院与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国内外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业界的近百名专家学者莅临会场,共享学术成果。



11月2日上午举行了“第六届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开幕式及大会主旨演讲。金融学院院长李静萍教授主持开幕式,原党委常委、副校长沈沛龙教授致开幕辞,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讲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特别强调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本届会议聚焦金融监管、金融稳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为重大金融风险防范提供借鉴,共同为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汪洋教授、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兼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研究员)修大成教授、上海财经大学朱小能教授、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商学院与管理学院Mallick Sushanta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谭小芬教授、我校崔婕教授分别作了大会主旨演讲。



汪洋教授作了题为“增强中央银行财务实力:国际经验与中国探索”的主旨演讲。他从货币政策框架、金融机构及股东的主体责任、提升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四个方面强调了中央银行财务独立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他重点分析了古代和现代中国中央银行在业务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原则等方面的差异性;展示了日本、韩国、英国等外国中央银行的利润分配情况和增强央行实力的做法。最后,汪洋教授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面临财务亏损时的解决策略,如通过财政部发债、中央银行利润结转等方法解决问题。



修大成教授就“Expected Returns and Large Language Models”作了主旨演讲,通过前沿大语言模型预测了股票回报,对新闻进行了深度分析,提取出对股票价格变动有预测价值的信息,并构建了不同的投资策略。研究发现,以谷歌、OpenAI等为代表的各类大语言模型,能够提供文本的精确量化描述,从而预测市场回报。而且随着模型复杂性的增加,预测能力增强、预测准确性提升,夏普比率显著提高。他对比了不同模型对股票预测的表现,发现大语言模型优于简单的增量模型。他区分了新闻事件对股票价格短期与长期影响的异质性,并提出了一种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量化结构化数据的方法,为提高股票预测准确性提供了新思路。



朱小能教授分享了题为“Macroeconomic Belief Distortions in Bond Returns”的主旨演讲,他从宏观经济预期偏差视角讨论了其对债券定价的影响。研究表明,宏观经济预期偏差可以有效预测债券收益率,即使在控制了利率和其他风险因素后,该偏差仍显示出显著的预测能力。此外,这种预测能力不是由利率风险或数据货币效应解释的,而是由市场中的错误定价机制引起的。该研究成果为债券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投资者、经济分析师等提供了新视角。



Mallick Sushanta教授作了题为“What happens to listed firms after they obtain costly shadow loans?”的主旨演讲,讨论了中国影子银行对企业的影响。他通过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发现,与正规银行的传统贷款相比,影子银行贷款需要更高水平的抵押品,并且贷款成本更高。这些影子银行贷款可能会导致企业的资金成本增加,盈利能力、生产力和投资、就业等方面表现下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受到影子银行贷款的影响不同,国有企业的资金成本和抵押品要求较低,而私营企业则面临更高的资金成本和更高的催收率。综合来看,影子银行贷款虽然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机会,但也可能对企业的长期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谭小芬教授作了题为“全球金融周期和跨境资本流动”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类,外部主要受到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内部因素中的资本流动提供方转向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即债券投资受流动性影响,股票投资受基本面影响。他指出,当前全球资本流动规模下降,但新兴市场资本流动比重上升,证券投资和跨境银行贷款比重下降,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机对各国家带来的严重问题。无论本币还是外币基金,在危机时期均出现大规模流出,表明债券市场开放程度高会增加对全球风险的敏感性。即使使用本币债券,也不能完全降低对全球冲击的敏感性,尤其是在汇率波动大、投资者风险承担高的情况下,问题更为严重。该研究成果为完善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各类措施提供了新视角。



欧盟委员会协同研究中心可持续金融研究团队负责人Lucia Alessi作了题为“The EU sustainable finance regulatory landscape”的主旨演讲,她围绕欧盟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开展的工作进行了阐述,涉及了农民与可持续发展、投资者与可持续性、金融部门的双重角色、提高全球雄心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和工具与评级系统五个方面。她介绍了欧盟的可持续金融监管框架,包括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双重国籍与可持续性视角、可持续的全球监管、绿色标准与绿色债券和气候转型管理与基准。欧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工作为我国持续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绿色金融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崔婕教授作了“气候物理风险对实体行业与金融体系间风险交互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的主旨演讲,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研究了气候物理风险对实体行业与金融体系间的风险交互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气候物理风险事件下金融受实体风险输入的水平相对较高,且金融对实体风险输出的波动变化幅度高于金融受实体风险输入的波动变化幅度。第二,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时,相较于事件发生前和发生后,样本行业间的关联性呈明显的增强趋势。第三,气候物理风险的增加会显著提升实体行业和金融体系间的风险交互溢出水平。第四,气候物理风险主要通过增加实体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一传导机制,提高实体行业和金融体系间风险交互溢出水平。因此,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应该从加强信贷质量监管、完善金融风险纳入预警机制等方面降低气候变化对金融系统及实体行业的冲击和影响。

本届会议共收到105篇会议论文,经过论文评审委员会评选,最终评选出77篇优秀论文,并在11月2日下午的16个平行论坛中进行交流分享,内容涉及“金融发展”“公司金融”“家庭金融”“气候金融”“金融风险”“金融市场”“金融科技”“宏观金融”“宏观经济”“绿色金融”“商业银行”11个主题。参会嘉宾展示了金融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探讨与交流。

“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自201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本届会议聚焦金融学科、实践领域的前沿问题,为统筹好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提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高质量平台。金融学院坚持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举办“中国金融管理年会”“金融监管和金融稳定”国际会议等,把最前沿的金融学科理论、实践发展动态传递给师生,融入课堂教学内容。学院将继续深化开放办学理念,不断加强学院师生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强化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产教融合,为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智慧。(金融学院 范瑞供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