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地方高校一流专业与学科建设能力提升论坛开幕式与论坛一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9-27 12:44:05  来源:   作者:  点击:

9月26日,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地方高校一流专业与学科建设能力提升论坛的开幕式与论坛一在我校成功举办。论坛由山西省高等学校管理科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山西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建设点主办,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智能管理会计研究院、文化旅游与新闻艺术学院承办,由山西省高等学校管理科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委员,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带头人,工商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杨俊青教授主持,有关高校、我校有关学院师生共500余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论坛。



开幕式上,党委副书记、校长田祥宇教授,山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赵瑞处长,山西省高等学校管理科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运城学院党委书记薛耀文教授分别致辞。田祥宇介绍了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以及山西财经大学对工商管理学科高质量发展、一流学科建设的统筹安排,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线上线下参会者表示诚挚欢迎。赵瑞介绍了山西实施“1331”工程支持一流专业和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效,通过对工商管理专门人才需求的形势分析,表达了对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高质量发展助力山西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期盼,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薛耀文对现有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分析,指出山西地方高校的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要独辟蹊径,结合山西实际,通过论坛获取有益知识和经验,助力山西工商管理一流专业的建设。同时,杨俊青转达了张复明副省长给他本人的对论坛成功举办的祝贺与鼓励。



论坛一主题为“地方高校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建设能力提升论坛”。马工程首席专家、南开大学讲席教授逄锦聚,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讲席教授李维安,西安交通大学MBA/EMBA教育中心主任、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秘书长葛京博士,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委员徐大佑教授,河南大学商学院院长、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委员王性玉教授,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工商管理教指委委员王京滨教授作了主题演讲。



逄锦聚,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马克思主义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经济学教指委主任委员,现任国家“2011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开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中宣部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长期从事经济学人才培养、教学与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华优秀出版物(著作)奖等多项重要奖励。荣获中组部、中宣部、科技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称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优秀个人奖,南开大学教育教学终身成就奖等。



在题为《关于新时代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的一些认识》的报告中,逄锦聚教授首先从国家核心竞争力角度阐述了建设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专业的重要性,并进一步从一流拔尖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课程体系、扩大开放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一流专业建设提供基础和保障五个方面谈了自己对建设工商管理一流专业的一些思考。人才培养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围绕人才建设来开展一流专业建设;拔尖创新人才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要努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创新,构建本土特色管理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要开放办专业,创造走出去的机会,把课堂和经济社会、时代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培养教师做“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最后,逄教授祝愿山西省高校在一流专业建设中取得优异成绩。

李维安,南开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院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工商管理卷》的主编,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曾任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天津财经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工商管理)召集人、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南开管理评论》主编等。李维安教授是中国公司治理领域的开拓者,在国内较早并长期从事公司治理与绿色治理等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分获第十届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第二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基金优秀著作奖、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得全国教学名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入选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等。



在题为《数智时代工商管理一流专业建设的有关问题》的报告中,李维安教授从一流大学治理模式建设讲起,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提出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学术性治理。对于一流专业建设,要克服项目循环建设、专业和学科建设界限不清晰、国际化和特色化建设走极端、学术和实践不匹配四个问题;结合在《中国大百科全书》设立工商管理卷的过程,回顾了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过程;基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企业的组织结构发展到了科层式结构+网络化的混合组织结构,数智时代的工商管理人才素质培养要注重创新能力、社交和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要将专业类院校特色和工商管理有机结合;工商管理教学方法要注重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专题教学法、实践教学;工商管理教师技能更加偏重师德、育人能力,注重科研平衡。随后,结合自身从事公司治理研究、创建公司治理二级学科、建设公司治理二级学科点的实际,强调了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要看准方向、持之以恒!

葛京,西安交通大学MBA/EMBA中心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企业组织与领导力、企业国际化与跨国经营等方面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两项,主持及参与完成企业及政府委托咨询项目十余项,并常年为省内外企业进行管理培训。已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教学成果曾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及西安交通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




在题为《新文科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一流专业建设》的分享中,葛京秘书长基于“四新”建设和新文科背景,指出要在新技术革命、产业升级、国际环境变化等新形势下,在知识跨界融合、复合型能力建设、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建设等新要求下建设新商科。结合教育部“双万计划”的要求,提出工商管理学科首先要做好专业定位,通过设定专业建设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培养方案、培养体系,从而输出人才培养成效和相关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其次,要融入新技术带来的变化,分析数字时代的革命性技术和对组织的影响,分析工商管理教育内容和手段需要做什么变化,重点是在变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课程体系、培养手段等的分析和落地,地方高校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要有针对性,利用地方资源,体现地方特色;最后,在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实践实习环节四个方面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具体意见。

徐大佑,管理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贵州财经大学副校长,贵州省政协常委,教育部工商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市场营销和价格理论的研究。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10余部。



在题为《地方高校工商管理类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的报告中,徐大佑校长结合贵州财经大学一流专业建设经验及其对国内相关地方高校建设一流专业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应遵循的五个基本原则,一是应用型人才定位,切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场竞争力;二是持续改进,要与时俱进,有动作、有成效,不断拓宽专业范围;三是团队协同,加强师资队伍和人才梯队建设;四是特色发展,依托自身积淀、凝练自身特色;五是创新发展,开门办专业、适应新时代新技术的变革。作为山西财经大学杰出校友,徐大佑还祝愿母校工商管理学科与专业越办越好。

王性玉,河南大学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河南省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河南省管理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河南大学“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术牵头人。主要以博弈论作为分析工具从事工商管理学科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在《新华文摘》《管理世界》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系列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6项。总主编“新世纪普通高校工商管理类通编教材”,为会计学国家一流建设专业负责人、《财务管理》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



在题为《新时代、新技术下的新商科教育》的报告中,王性玉院长从新时代、新技术着手,解读其对新商科以及新商科建设的认识。认为新时代供求变化以及新技术冲击对新的商科教育体系提出了需求。其中,新时代的新需求包括理念转变、自由平等、生态环境、精神文化、个性化需求等方面,新供给包括党的领导制度供给、生产要素、劳动力、新营销、新物流、新金融等方面;新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与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进一步认为,新商科就是将新时代精神、新技术升级与商科专业知识交互作用,对传统商科进行变革性创新。具体而言,新商科是专业知识与新时代、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场景相匹配的商科教育,新商科的建设要围绕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三方面展开。最后,以河南大学商学院“三维赋能”育人工程为例,提出新商科建设要在立德树人目标下,研究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社会治理与技术治理融合,变革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材体系与师资队伍。

王京滨,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曾担任东京大学研究员、大阪产业大学经济学部副教授、教授、博导、经济学部长。2017年10月,作为天津市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期项目人选引进天津理工大学。主持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在《管理世界》《中国经济史研究》《宏观经济研究》《当代亚太》《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期刊发表学术论著作60多篇。在“第17届留日中国人优秀研究成果表彰”中获人文社科领域研究者终身成就奖,并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大阪大使级总领事奖。



以《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一流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经验》为题,王京滨院长介绍了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专业建设经验。首先介绍了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的发展历程和一流专业基本情况,接着分享了管理学院的愿景和使命以及使命驱动下的“F-A-S-T”战略,即师资提升、学科聚焦、学生为本、全球视野四个建设方向。对于管理学院的专业建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结合“双一流”和“双万计划”建设、国际商学院认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发展专业特色,计划利用3-5年建设成为区域领先、国内知名的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思路围绕使命驱动,采用持续改进的方法,将有影响力的国际标准融入实践;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加大内育外引、加大资源投入,打造高水平师资人才队伍;教学架构以学院的发展使命为导向,构建学习质量保障体系,采用协同育人方式,构建一流课程和教材;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精准定位学生需求,开展“课间三分钟”思政微课堂;学生培养方面采取使命驱动的学习保障体系,建立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方法和反馈机制。



六位主题演讲嘉宾演讲后,工商管理学院(MBA教育中心)院长卫虎林教授与工商管理学院本科教指委主任曹翠珍教授畅谈了感悟。卫虎林院长感谢6位专家带来的久违的学术与思想盛宴,进一步坚定了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要坚持扎根三晋办教育,要以本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教师作为课堂管理第一责任人,理顺科研、学科、专业之间关系,在新文科背景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曹翠珍教授从一线教师视角表示,通过此次论坛,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更有信心,要明确定位、结合实际,培养面向区域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杨俊青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各位专家的报告对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与借鉴意义。一流专业要以培养一流人才为目标,地方高校一流人才培养,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做好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后,进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很好实施,要培育好师资队伍、做好教材建设与教学方法改革。最后,杨俊青衷心感谢各位专家为本次论坛付出的辛勤劳动及线上线下师生对论坛的支持,论坛一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省中小企业发展研究院供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