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法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按照学校要求,迅速部署,周密安排,做好各项抗疫防控工作。同时,为支援抗疫阻击战,专门召开视频会议,学院党委书记、副书记、团委、辅导员参加,会上向全院学生发出倡议,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党员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战“疫”第一线,充实抗疫一线的工作力量,主动承担起一线抗疫防控工作。
抗疫一线:

2016级法学2班张杰,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小海镇西冲村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报名参加大学生疫情防控志愿活动,2月6日起配合村委做好本村疫情防控工作。参加了疫情科普宣传,挨家挨户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单,耐心细致地解读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原因、传播途径、危害程度,每天10点至12点,跟着流动宣传车进行抗疫宣传。承担了本村应急轮班值守,值守时间是每天的6点至18点,隔一天值守20点至23点的夜班。学会了使用手提式和背带式的消毒器,每天与村干部一起对农户家以及村道路进行消毒,并打扫道路卫生。在出村道路(778县道与入村的交界处)卡点处,耐心与村民沟通,劝返准备出村和入村的村民和外来人员,值守期间,早餐和午饭只能自己从家带,方便面、面包和桶装八宝粥是我们必备的,晚上到家上才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当同学问他为什么参加的时候,他说“一个党员,一面旗帜,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的形象”。

2019级法学硕士班袁艺,家住宜春市丰城市河洲街道,丰城市属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城市,缺少一线工作人员,该生毅然报名参加一线防控志愿者,承当的第一项工作是在社区挨家挨户科普防疫知识、承担检测体温等任务,包括全面排查武汉及湖北省其他地区返乡人员,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挨家挨户散发疫情防控居家隔离宣传单,告诫全体居民自觉待在家中主动隔离,每人每天测量2次体温,按要求上报,同时加强对独居老人的防疫科普及日常生活照顾。承担的第二项工作是,在社区进出口信息登记和重点人员监控的工作,由于每个小区只设一个出入口,每家每两天只可派一人凭出入证外出采购物资,因此出口的值守、测温、登记,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操作,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车”。承担的第三项工作是,对于一些采买不便的周边村镇,利用微信群等线上联络方式,统一代购日常生活物资,分户配送,保证隔离真正做到位,尽量避免居民外出交叉感染。此外,该生还为抗疫捐款500元。在抗疫防控一线工作中,该生总用一句话来鼓励自己:不仅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还要有一颗勇敢的心。

2019级法学二班马倩茹,参与了所在社区疫情防控志愿者。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疫情登记排查工作,记录小区人员出入情况,严格排查非本小区住户,并适当劝返来访的人,对回家的本小区住户进行登记,测量体温,确保他和家人的安全。
此外,还有2017级法学一班张兴赟、2017级法学二班马永鹏、2017级经济法一班李学勤、2018级法学一班孟宇航、2018级法学二班包维浩、2018级法学四班丰青松和2019级法律(非法学)硕士班马金玲等七名同学也参加了所在社区(村)的志愿者,为了保护他人的安全,他们在凛冽的寒风里,站在巷子口,坐在小区门口,手持宣传页,拿着体温枪,背着消毒器,认认真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即使天寒地冻,即使被人误解,他们毫无怨言,只希望疫情早一点被控制,大家可以像以前那样自由地走在马路上。让我们共同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捐款捐物:
武汉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为支援武汉抗疫,法学院学生自发捐款捐物,有的同学购买好物资,与武汉的医院联系好,直接寄过去,有的同学直接捐款给慈善总会,为抗疫阻击战尽一份力量。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法学院共有17名学生自发捐款,金额合计2365元。尤其是2016级经济法二班王婉怡同学,不但自己捐款200元,还组织了自己所在县的在读高校学生35人共同捐款,1月24日大年三十当天下午,该生在微信朋友圈发起爱心捐助倡议,很快得到微信好友的回应,为方便大家沟通、捐款,该生建了一个微信群,成员35人,大家积极行动、分工协作,有的查找合规商家,有的负责联系湖北医院,截止至1月27日,共捐款3461.75元,其中1555.2元用于购置鞋套、医用护理垫、无菌手术包等物资,捐赠至定点医疗机构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人民医院,1906.55元用于购置物资PVC医用手套,84消毒液、一次性床单等,捐赠至定点医疗机构湖北省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人民医院,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医院。(法学院 王振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