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贸易学院星火志愿者服务大队的19名志愿者走进山西省博物馆,开展“礼出红山——红山文化精品文物展”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广大观众领略精彩多元的红山文化,探索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

红山文化,距今约6500至5000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以朝阳牛河梁遗址为代表的重要遗址的相继发现,红山文化的面貌日益清晰起来。“礼出红山”展览通过“礼重在祭”“以玉为葬”“红山之路”三个单元、152件珍贵文物展示了“红山文化”这一独特的文明之路。


珍贵文物:玉玦形龙
“玉玦形龙为20世纪70年代在辽宁省朝阳市牛河梁遗址采集所得,是此类玉器中体形较大、形制规整,且唯一雕有牙齿的一件。红山文化玉器以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和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史前时期的玉礼器文化中独树一帜......”2020级农林经济管理一班刘星雨正在耐心的给大家讲解。

2020级贸易经济一班学生李欣蓉谈到:“展示的152件文物集中反映了红山先民原始的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通过对红山文化内涵的了解,认识到红山文化是中华古文化大树的直根系,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礼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红山之路”单元,志愿者们带领公众一起了解红山文化内涵、特色和源流,探索植根于西辽河地区、将东西南北的多元文明基因融入自身,走出的富有特色的红山之路。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二〇三五年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学院19名志愿者怀着满腔对红山文化的热爱和服务观众的奉献精神,向广大观众热情讲解红山文化,成为了传承中华文明的一缕曙光,截至目前累计服务4次,受众约500余人。通过志愿服务,大家深刻了解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起源,体会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鲜明特点,为中华文明的接续传承奠定了基础。(国际贸易学院 高俐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