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42届学术年会在我校举办

发布时间:2025-07-08 15:16:16  来源:经济学院   作者:  点击:

由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主办,经济学院承办、《经济学家》杂志社协办的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42届学术年会于7月5日至6日在我校举办。来自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60多所高校近300名校内外师生参加年会。年会以“改革、创新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分组论坛、闭幕式四个环节。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书记丁耀武,山西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吕安生,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会长、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丁任重分别致辞。





大会分两个阶段进行了主旨报告。第一阶段由山西财经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顾昭明教授主持,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四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主旨发言。



丁任重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习近平关于新质生产力论述的创新性贡献——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视角》。他指出,新质生产力相关论述是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原创性贡献,新质生产力及其相关论述丰富了生产力的概念内涵,回答了新时代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目的,这一重大理论创新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也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瞻性指导。



南京大学任保平教授作了题为《法国调节学派的<资本论>研究及其启示》的报告。他指出,法国调节学派坚持《资本论》的逻辑框架解释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对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参考意义。第一,借鉴调节学派的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问题;第二,借鉴调节学派理论,总结概括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新材料和新事实;第三,借鉴调节学派理论,提升升华新理论和新话语权体系;第四,借鉴调节学派理论,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创性概念和标识性概念。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崔友平研究员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报告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入手,生动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内涵与演进路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赵楠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河南实践》。报告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基本线索,阐释了河南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并提出了相应的“河南经验”与对策建议。



大会主旨报告第二阶段由南京大学任保平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的四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周文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现代化西方叙事与中国式现代化突围——基于国家建构的经济学再审视》。他指出,国家建构是理解现代化的起点,作为现代化的行动主体,国家具有工具性和自发性的两重属性,作为现代化的历史载体,现代市场经济所需的交换场所和交换关系有赖于现代国家的建构。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立足国家主体性的政党特质,通过有效的国家建构探索出以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市场饿饿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三维谱系”,同时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的突围,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国家建构“中国方案”。



中央财经大学何召鹏副教授报告的题目是《空间价值、空间生产与空间竞争》。通过把空间引入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何召鹏副教授探索了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他指出,商品本身的生产和商品的空间转移均属于生产领域,后者通过影响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规定性进而影响商品的价值;在考虑空间因素之后,商品的价值可分为生产价值和空间价值两部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除了技术竞争,还包括空间竞争,两者的相互作用形成空间均衡与失衡的动态;政府是空间生产的主体,通过变革空间格局,影响生产者的竞争行为和市场竞争状况。他最后强调,拓展价值理论的空间维度,对于发展马克思空间政治经济学和解释空间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西南财经大学盖凯程教授以《后发优势、技术规锁与自主创新——基于“四大优势理论”的分析框架》为题作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中国凭借体制、需求、供给和人才“四大优势”,突破了技术封锁,形成中国特色科技自主创新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揭示了后发优势理论的解释局限,还为中国从跟跑模仿到自主创新范式转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指引。



我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经济学院李玲娥教授报告的题目是《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二重性》。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方面具有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即一般性;另一方面,又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和特殊属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规定性,即特殊性。这种二重性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定位,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精髓也正在于一般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同时,她还从立场、范畴体系、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二重性。



本次年会设四个分论坛,分别聚焦“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重要论述的研究和阐释”“人工智能与培育未来产业的战略研究”“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体制机制研究”和“《资本论》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研究”前沿话题展开交流研讨。



7月6日上午,年会闭幕式在图书馆东馆报告厅举行。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江西财经大学原副校长王小平主持。兰州财经大学王必达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冒佩华教授、江西财经大学刘爱文教授、哈尔滨商业大学杨守德教授、山东协和学院董长瑞教授、武汉科技大学刘勇教授分别做题为《数字技术能克服鲍莫尔增长病吗?》《马克思经济学经典文本中的数量分析思想》《价值增殖逻辑下的生产劳动:历史演变与社会规定》《经济结构转变与我国扩需促销政策迭代》《文旅康养融合的理论逻辑及政策含义》《集体力、“催化剂劳动”与企业家价值分析——基于劳动价值论对熊彼特范式的批判性审视》的报告。




各分论坛代表对本组讨论结果进行了总结汇报。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经贸大学原副校长武建奇教授对本次年会进行了总结,充分肯定了年会取得的丰硕成果,对本次年会承办方的认真组织、贴心服务表示感谢。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利国教授代表下一届年会承办单位发言,表示将全力筹备、精心准备,把下一届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学术年会办成一届胜利的大会、成功的大会。

作为我国《资本论》研究领域的年度学术盛会,本届年会不仅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时代价值,更通过前沿观点的碰撞交流,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了重要智库力量。(经济学院供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