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纵横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纵横 > 正文

《立秋》编剧、山西大学文学院姚宝瑄教授与我校学生版话剧《立秋》主要演员交流座谈

发布时间:2021-10-18 15:27:44  来源:   作者:  点击:

10月16日下午,在我校坞城校区修德楼十四层会议室,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知名剧作家姚宝瑄教授与学生版话剧《立秋》的主要演职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微信图片_20211018151551


微信图片_20211018151537


姚宝瑄教授是话剧《立秋》编剧,曾先后在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文化人类学、神话学、文学艺术评论等研究工作。曾在《文学遗产》《民族文学研究》等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代表著作有《华夏神话史论》《丝路艺术与西域戏剧》《太平洋文化比较研究》《姚宝瑄剧作选》等。编著有《中国神话大系》等三种。剧作曾获曹禺戏剧文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歌剧《张骞》、话剧《立秋》先后代表中国参加BESETO(中韩日)国际戏剧节,并双双入围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初选剧目,《立秋》入围十大精品剧目,2009年被文化部列为国家优秀保留剧目。

讲座中,姚宝瑄教授从舞台演出在场问题、戏剧虚拟性和真实性开启,引用古希腊戏剧和中国传统戏曲作为对比,生动阐释了戏剧艺术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在谈及戏剧创作时,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讲述了他在求学、教学、研学和创作歌剧《张骞》、话剧《立秋》时的深刻体会。他认为,历史剧的创作应在遵循艺术规律的前提下,着力用现代舞台艺术去表现,并力求给人以启迪。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为创作原则,真正地站在大地上,了解民族的灵魂,作品才能为观众信服,才能让自己的艺术走向大众、走向历史,走进时间的隧道里,如果不把民族的“根”写清楚,不对国家、民族、时代有所观照,作品就不会走出去。畅谈自己的每一部作品的创作经历时,他着重提到,创作前期要大量翻阅、寻找、研究学习相关剧作涉及的地域、民俗风情,要对此有非常详实的了解,对于传统经典文化要用客观、科学的观点去衡量考究,要尊重戏剧艺术规律。

围绕艺术表演,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斯坦尼体系”“布莱希特体系”,并结合《立秋》剧中人物角色的原型故事、个性把握、命运设计等与现场的学生畅谈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对个别角色的表演提出了建议,还就大学生如何欣赏戏剧艺术、丰富自己的戏剧艺术体验与现场学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三个多小时的座谈,姚宝瑄教授以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戏剧创作的经验和翔实生动的实例,为在场的同学们作了一堂生动的戏剧文学与表演课。姚老师以幽默诙谐的语言,精辟深刻的分析,展现了文学艺术家的风采,凸显了文学大师的人格魅力。他对戏剧文艺创作的热爱和对学术谦虚、严谨的态度,极富感染力,令在场的同学们无比敬佩。我校学生版话剧《立秋》的学生演员们在聆听讲座后表示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热点新闻